芒种:光“芒”万丈,不负“种”望
2025年06月04日 18:42:14 来源:四川新闻网
6月5日17时57分,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——芒种,这意味着孟夏将尽,仲夏登场。
“芒”指有芒作物(如麦、稻)成熟待收,“种”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,寓意“忙收”与“忙种”的农事交汇。芒种时节,我国大江南北进入了“栽秧割麦两头忙”的季节,“芒种”的字面意思是“有芒的麦子快收,有芒的稻子可种”,因此“芒种”也称“忙种”。
芒种最早见于《周礼·地官》:“泽草所生,种之芒种。”意为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也曾有:“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”。意指大麦、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,抢收十分急迫,正如“麦收如救火,稻插如赶考”所描述的那样。
芒种节气的到来提醒人们,我们将迎来夏收、夏种、夏管的“三夏”大忙季节。而且,芒种有三候:“一候螳螂生,二候鵙始鸣,三候反舌无声。”古人将芒种分为三候,生动记录了物候变化。
在芒种这个时节,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。
送花神: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,饯送花神归位,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,盼望来年再次相会。这一习俗在《红楼梦》中也有体现,如黛玉葬花的情节就发生在芒种时节。
煮青梅:每年五、六月是我国南方梅子成熟的季节,民间在芒种这一天有“煮梅”的习俗。古人认为梅水用于烹茶为最佳,既取其鲜活养生,又求其雅趣养心。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也有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的情节。
安苗:这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,在明朝初期就已存在。每到芒种时节,种完水稻后,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,当地会举行安苗祭祀活动。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,捏成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等形状,再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,祈求五谷丰登、平安顺遂。
打泥巴仗节:在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,芒种前后青年男女会举办打泥巴仗节。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,集体插秧,边插秧边打闹,互扔泥巴。活动结束时,身上泥巴最多的人就是最受欢迎的人。
吃君踏菜:在宁波地区,芒种时节有吃君踏菜的习俗。君踏菜是南方地区芒种节气前后的一种季节性蔬菜,当地人认为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,吃了之后夏季不会出痱子。
芒种时节,高考季到。芒种,是收获的前奏,也是耕耘的延续。而高考是万千莘莘学子的转折点,十年磨一剑终将迎来光明的未来。在这里,祝福全体考生,光“芒”万丈,不负“种”望;金榜题名,不负韶光!
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、新华网等
编辑:卓灵
本网(平台)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![]() |
报料渠道:私信“四川新闻网”微信公众号、拨打互动热线“028-85153399”或发送邮件至“scxww@newssc.org ”报料。